全縣生态工業暨選商引資大會上,縣委書記藍伶俐指出,食用菌行業要發揮領先優勢,延伸新産業鏈,打造百億級食用菌産業,成爲全省傳統産業轉型提升的示範點。但近幾年以來,食用菌産業發展增速明顯減緩,産業面臨發展瓶頸。如何找到問題症結,破除瓶頸,推動食用菌産業的健康發展,爲此縣經商局成立調研組,通過了召開行業座談會、發放調查表、走訪企業等形式對食用菌行業進行調查,期待對行業發展有所裨益。
| 張有鋼/攝 |
食用菌産業發展現狀
2017年全縣從事及相關産業企業(合作社)食用菌企業350家,從業人員7萬多人,加工型企業80多家,省級農業龍頭骨幹企業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有6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有8家。出口食用菌企業16家,出口備案基地32個。2017年,全縣食用菌生産規模1.11億袋,食用菌産量8萬噸(鮮),食用菌産業(一、二、三産)總産值35.5億元,其中一産産值5.1億元,二産産值15.4億元,食用菌加工産業規上産值11.2億同比增長6.8%,三産産值15億元。實現外貿出口交貨值15.5億元,實現外貿出口總額2.22億元,同比增長15%,銷售總量達130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10%以上。産品主要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先後獲“中國食用菌生産基地”“中國食用菌美食名城”稱号,全市首個“浙江省食用菌國際采購中心” “國家級食用菌産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浙江慶元香菇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一)我縣食用菌産業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早在800多年前,慶元縣吳三公發明了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技術——砍花法,慶元縣成爲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發祥地。199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機構确認慶元“世界人工栽培曆史最早、全國最大的香菇産地和集散地”兩項中華之最(中最字0342-0343号)。次年确認慶元爲“中國香菇之鄉”。2001年始在全國同行業中率先實施标準化生産, 2002年被認定爲“原産地域保護産品”。2003年《原産地域産品——慶元香菇》國家強制标準正式發布、實施。2003年“慶元香菇”文字和圖案證明商标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局批準注冊。慶元縣食用菌産業依托“中國香菇城”“中國生态環境第一縣”曆史和原産地地域的得天獨厚背景,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升産業規模和層次。
| 鄭承春/攝 |
(二)香菇市場電商創業園建成,食用菌産銷網絡逐步完善
由中國供銷農産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5.67億元的慶元香菇市場遷建及物流中心項目投入使用,近400家商戶正式入駐,龍頭營銷企業帶動力較強。企業從委托加工模式逐步向自主營銷方向發展,營銷模式多樣化,浙江百興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農旅結合模式、養生模式銷售産品;浙江大山合有限公司緻力于國内大型連鎖商超的合作;慶元縣斯大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設立韓國三江源株式會社,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地設立辦事處;浙江方格藥業有限公司設立專賣店,浙江大生源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青田僑鄉農品城把産品銷售到國外,浙江江源菇品有限公司的産品銷售給大型食品集團。
2017年9月,投資1.2億元的縣電商創業園建成營運。2017年1月,爲解決慶元優勢農産品“種的好”“賣出難”的問題,縣政府與阿裏巴巴簽署合作協會,建設1個農村淘寶縣級服務中心,10個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同時引入菜鳥物流體系,借助阿裏巴巴及其關聯下屬電商平台打開慶元農特産品上行通道,促進慶元農特産品産業電商化發展。
(三)食用菌産業供應鏈完整,精深加工産品日趨豐富
慶元縣食用菌産業鏈不斷延伸,二、三産比重不斷增加,食用菌産品逐步由簡單加工向休閑、保健、藥用以及食用菌機械等方向發展。80多家加工企業的産品涵蓋食用菌保鮮品、食用菌休閑食品、食用菌飲品、食用菌保健品、食用菌藥品、食用菌機械等方面,産業供應産品越來越豐富。慶元縣斯大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不斷研發新的保鮮技術,鮮菇暢銷美、韓等各國;浙江元康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研發了有機野生食用菌、休閑即食食品、菇調味品3大系列、食用菌飲品等十幾種食用菌産品;浙江大山合有限公司、浙江百興食品有限公司研發出菇醬、菇精、即食産品等;浙江百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出酵素産品,一面世即受到消費者青睐;浙江方格藥業公司開發出牛樟芝膠囊等食用菌保健品;慶元縣菇星節能機械有限公司研制出微電腦控制多功能裝袋機等食用菌機械。食用菌加工産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态勢。
| 潘世國/攝 |
産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地生産規模減小,标準化管理有待加強
慶元縣食用菌企業80%的原材料都是從外面采購,增加了企業的采購成本和運輸成本。外省的食用菌基地享受中央扶貧政策扶持力度大,對本縣食用菌價格沖擊很大,銷售價格低迷,很多農戶都不願意種植,慶元食用菌減産嚴重,企業自建基地少。
(二)企業競争力不夠強,缺乏發展後勁
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雖然培育出了大山合、百興、方格等農業龍頭企業,但是對于産業的帶動性不強,沒有發揮出龍頭企業的積極帶動作用;出口自主品牌銷售占比不大。慶元縣食用菌企業雖有注冊自己的商标,大部分企業還是以給别人代加工爲主,沒有形成自主品牌的網絡渠道;包裝上缺乏創新力。沒有形成獨有的包裝特色,在市場競争中常處于被動地位;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存在融資難,沒有固定資産抵押,無法從銀行貸款。企業想進一步擴大産能,投資規模小,政府又不給批複,太大又無力承擔,導緻企業進退兩難。
| 吳明标/攝 |
(三)企業研發投入低,産品附加值不高
慶元縣食用菌企業主要還是以粗加工爲主,精深加工産業發展滞後,新品種研發能力弱,企業缺乏自己的産品核心競争力,産品附加值不高,優勢不強。 (四)工難招,才難引
企業反映招年輕工人難,招的工人很多是50歲以上。人才難引,引來留住難。主要缺乏技術人才與外貿人才,很多出口企業沒有相關的外貿人才。
慶元縣食用菌産業發展提升對策
(一)加強出口食用菌全縣域備案工作,促進食用菌出口
搭建一個良好的出口基地平台,保證企業産品質量安全。由慶元縣出口農産品企業協會負責監督管理,聘請工作人員,對食用菌基地種植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定期走訪基地,了解基地生産情況,做好基地種植戶的生産記錄台賬;建設基地産品溯源體系,搭建農産品基地溯源平台,利用二維碼标識進行溯源管理。農産品出口協會對出口食用菌基地備案管理,出口企業可集中精力抓加工營銷,不需化精力基地環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二)構建食品行業檢測中心,便利出口
以國家級食用菌産業外貿轉型基地爲契機,對縣食用菌科研中心、縣農業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設備進行整合,并添加先進食用菌産品檢測設備,成立食品行業檢測中心,或與市海關合作共建形式提升資質,對企業檢測費給予優惠,減輕企業成本,方便出口。
(三)促進市場體系建設,拓展銷售渠道
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直銷、專賣店、代理、電子商務等營銷網絡,縮短中間環節,減少交易成本。鼓勵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博覽會,提高知名度。鼓勵企業“走出去”境外設立辦事處、營銷網點、海外倉等機構。
(四)加強要素扶持,助推産業發展
1.加大資金支持。完善倉單抵押貸款機制,開辦信用證打包貸款等業務,金融部門加大對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支持力度。
2.完善人才政策。加強與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促進科研與生産結合,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抓好企業家、管理、技術人員培訓,鼓勵企業培養和引進人才。
3.加強政策研究。加強對部省級政策研究,用活政策,爲我縣食用菌産業争取上級财政資金扶持。2017年11月縣經商局經研究上報國家級食用菌外貿轉型升級基地,2018年3月獲批,爲我縣食用菌産業争取了國家政策扶持,同時也擴大了知名度。最近又爲我縣食用菌産業申報了慶元縣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城市試點項目,通過省七部委評審,項目已送國家商務部。
(五)提升企業内涵,增強市場競争力
1.加強技術改造,提高勞動生産率
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采用先進的、适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對現有設施、生産工藝條件進行的改造。積極引進高科技的綠色食品加工技術、生物化學技術、生物保鮮技術和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藝設備,提高勞動生産率。
2.加強産品研發,提高産品附加值
引導企業與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加快食用菌功能性産品研發,促進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形成健康膳食系列、休閑方便系列、醫療保健系列、飲品(飲料、水劑、含片)系列等多層級産品結構。
3.突出品牌建設,提高企業知名度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品牌建設的重點,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與示範效應,做大做強食用菌産業,積極培育全國行業單項冠軍。二是進行整體形象包裝。通過媒體、平面、圖文、網絡和形象代言、産品包裝等途徑,擴大宣傳,将“慶元香菇”打造成中國食用菌加工行業第一品牌。三是通過申報各種項目榮譽加大對食用菌産業宣傳。引導企業申報中國老字号,通過各種渠道申報國家級招牌榮譽,通過抱團參展宣傳我縣食用菌産業,擴大慶元食用菌知名度和影響力。
(六)農、工、旅融合,發展食用菌三産經濟
食用菌産業要與全域旅遊、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大力開發食用菌觀光、體驗、餐飲、旅遊購物、休閑養生等業态,比如浙江百興食品公司通過農工旅融合,打造集研發、生産加工、觀光旅遊于一體的農旅觀光食用菌主題樂園,實現農業、加工業、旅遊業三産全線貫通,企業效益增加。